诗礼簪缨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ī lǐ zān yīng
基本解释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暂未找到成语诗礼簪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诗礼簪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同病相怜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勤学苦练 |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心中有数 |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
行过乎恭 | 《周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
稂不稂莠不莠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
东走西顾 |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
不徐不疾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鬼哭粟飞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
自矜功伐 | 《汉书 陈涉项籍传赞》:“[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
世间无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