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然俱散的成语故事


索然俱散

拼音suǒ rán jù sàn

基本解释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暂未找到成语索然俱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索然俱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贫如洗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开国元勋 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论功行赏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波罗奢花
连山排海 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座无虚席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没齿不忘 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乘桴浮海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万年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