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成语故事


痛定思痛

拼音tòng dìng sī tòng

基本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暂未找到成语痛定思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痛定思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由浅入深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战战慄慄 《晋书·段灼传》:“恒战战慄慄,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
如箭在弦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放浪无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建》:“建性耽酒,放浪无拘。”
敛声屏息 周立波《李大贵观礼》:“三十万军民敛声屏息地倾听领袖庄严洪亮的宣告。”
玉毁椟中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神怒天诛 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梗迹萍踪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