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不悖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基本解释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暂未找到成语并行不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并行不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不敢掠美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
杳无音信 | 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
盘木朽株 | 《后汉书 循史传 孟尝》:“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 |
问鼎中原 |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
得一望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
兼朱重紫 |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则若固有之,常如布衣。” |
孤鸾寡鹄 | 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 |
秦皇汉武 |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二帝三王之事业也。” |
是非之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