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举班荆的成语故事


椒举班荆

拼音jiāo jǔ bān jīng

基本解释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暂未找到成语椒举班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椒举班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巧上加巧
乐而不淫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年累月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断幅残纸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武昌剩竹 《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前功皆弃
舍旧谋新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巢居穴处 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流金铄石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蹑蹻檐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