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体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shí liù tǐ
基本解释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暂未找到成语三十六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十六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掷千金 | 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
瓦罐不离井上破 |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冷暖自知 |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破家为国 |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
出敌意外 | 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 |
文房四宝 | 宋 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尔来赏爱君与予。” |
合不拢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2章:“他父母亲又会怎样高兴得合不拢嘴巴……” |
一高二低 | 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
掩耳而走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