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头载笔的成语故事

拼音chī tóu zǎi bǐ
基本解释《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暂未找到成语螭头载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螭头载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心旷神怡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无往不利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自觉自愿 |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
密不可分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
翻肠搅肚 | 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 |
日月不居 | 《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
只字片言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只字片言曾蒙激赏。” |
济人利物 | 宋·朱熹《记外大父祝公遗事》:“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遍饮食之而后返,日以为常,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虽倾资竭力无吝色。” |
中原板荡 |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
年壮气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