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的成语故事


气急败坏

拼音qì jí bài huài

基本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暂未找到成语气急败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急败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量力度德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学不躐等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
还我河山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斗筲穿窬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孤陋寡闻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主文谲谏 《毛诗序》:“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箯笋灯笼
踊跃输将
七返灵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