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的成语故事


资不抵债

拼音zī bù dǐ zhài

基本解释指个人或企业的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以致不足以清偿债权人的财务状况


暂未找到成语资不抵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资不抵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堤溃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北门之管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
东奔西走 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掣襟肘见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贱敛贵发 《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众寡难敌 明·沈孚《千金记·抬集》:“选下精兵八千,远渡江东,诚恐众寡难敌,为此又行出榜。”
泫然泣下
自知自明
政乱于内
面从背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