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的成语故事


资不抵债

拼音zī bù dǐ zhài

基本解释指个人或企业的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以致不足以清偿债权人的财务状况


暂未找到成语资不抵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资不抵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总而言之 《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
计将安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挤牙膏 陆文夫《写在<美食家>之后》:“如果所有的人从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挤‘牙膏’,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
意气轩昂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无形之罪 《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诘戎治兵 《尚书 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鱼大水小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才貌兼全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
史鱼历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史鱼历节,殆无以过也。”
楚辞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