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的成语故事


失魂落魄

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基本解释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暂未找到成语失魂落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失魂落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主人翁 明·洪应明《菜根谭》:“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薄养厚葬
兔角牛翼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鱼游釜底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推梨让枣 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左思右想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乌帽红裙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遵养晦时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通身是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