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扰俗乱的成语故事


世扰俗乱

拼音shì rǎo sú luàn

基本解释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出处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暂未找到成语世扰俗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世扰俗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置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男大当婚 明 朱鼎《玉镜台记 议婚》:“自古道:男大当婚,女长须嫁。”
信口开喝 元·张养浩《新水令·辞官》:“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
皎如日星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第五卷:“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忘。”
三日新妇 《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气血方刚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讨恶翦暴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心照神交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出公忘私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福生于微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