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躅大年的成语故事


高躅大年

拼音gāo zhú dà nián

基本解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暂未找到成语高躅大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躅大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才绝学 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唐柳宗元、刘禹锡使不陷叔文之党,其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唐名臣矣。”
韬戈卷甲 《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焦心如焚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荒子孱孙 宋·欧阳修《本论》:“虽有荒子孱孙,犹七八百岁而后已。”
逐句逐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摇首顿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心旌摇曳 《史记 苏秦列传》:“心摇摇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拱手而取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出类超群 明·无名氏《误失金环》第四折:“两个夫荣妻贵,一双出类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