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躅大年的成语故事


高躅大年

拼音gāo zhú dà nián

基本解释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暂未找到成语高躅大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躅大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地利人和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鞅鞅不乐 宋·洪迈《夷坚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会稽萧山民女也……年稍长,议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币,照鞅鞅不乐。”
梗泛萍飘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只为他孤身去梗泛萍飘,撇的俺三口儿梦断魂劳。”
盘空硬语 唐·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零落山丘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八难三灾 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切理厌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野性难驯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屡次正义的反抗,决不是所谓‘野性难驯’,相反,他们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大奸极恶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楚岫瑶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