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首吐舌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o shǒu tǔ shé
基本解释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
暂未找到成语摇首吐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摇首吐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共为唇齿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指挥若定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一点一滴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
淡而无味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
力学不倦 | 《旧唐书 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
饱经世变 |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
眼不转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行者在旁,眼不转睛,看着那怪揭起两三层衣服,贴身带着三个铃儿。” |
瓦解冰泮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
决胜庙堂 | 明·无名氏《投笔肤谈》:“儒将者,决胜庙堂者也。武将者,折冲千里者也。” |
三寸银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