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人之厄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g rén zhī è
基本解释乘:趁;厄:苦难。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
暂未找到成语乘人之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乘人之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哀莫大于心死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才高气清 | 唐 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 |
恩同再造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
强弩之极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
煮豆燃萁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煦煦为仁 | 唐·韩愈《原道》:“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
插插花花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不要你插插花花认我来,哭哭啼啼泪满腮。” |
三魂出窍 | |
十七弟子 | |
湖海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