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险如夷的成语故事


视险如夷

拼音shì xiǎn rú yí

基本解释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 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暂未找到成语视险如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视险如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疑人疑鬼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
老妪能解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一卷:“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指着和尚骂贼秃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七子八婿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应运而起 郭沫若《屈原时代》:“应运而起的‘执命’的‘陪臣’与‘横议’的‘处士’,不外是阜舆之流之高级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舆。”
笑耍头回
心为行役
湿哭干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