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同俗的成语故事


一民同俗

拼音yī mín tóng sú

基本解释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出处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暂未找到成语一民同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民同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鱼沉雁落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郑人争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一举两失 《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拟人必以其伦 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连天匝地 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重岩叠嶂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铁狱铜笼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子之二》:“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有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羊车望幸
煖衣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