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耳盗锺的成语故事


塞耳盗锺

拼音sāi ěr dào zhōng

基本解释《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锺”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暂未找到成语塞耳盗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塞耳盗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百年好合 《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余业遗烈 《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行常带经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抵掌谈兵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淡扫蛾眉 唐·张祜《集灵台》诗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自愧弗如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探幽索隐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神不收舍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兵不污刃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贾虎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