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水不漏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shuǐ bù lòu
基本解释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录》第114卷:“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真是理会得好。”
暂未找到成语置水不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置水不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柔肠寸断 | 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恶稔贯盈 | 《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
沙鸥翔集 |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
春笋怒发 | |
赍志没地 | 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
绣闼雕甍 | 唐·王勃《滕王阁序》:“披绣闼,俯雕甍。” |
苞苴公行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
劝善规过 | |
胡行乱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