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的成语故事


哓音瘏口

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

基本解释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暂未找到成语哓音瘏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哓音瘏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知小谋大 《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燕颔虎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欺上瞒下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目牛游刃 《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
不知深浅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仙风道气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仪静体闲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隐名埋姓 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一家之辞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籯书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