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遗伊戚的成语故事


自遗伊戚

拼音zì yí yī qī

基本解释伊:是,此;戚:忧患。比喻自寻烦恼,自招灾祸。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若公则自遗伊戚,可无庸诉也。”


暂未找到成语自遗伊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遗伊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至亲骨肉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飙举电至 汉 桓宽《盐铁论 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铺眉苫眼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一个个铺眉苫眼,妆些像态。”
碧空万里 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休息与娱乐》:“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间;碧空万里,与皑皑白雪上下辉映,幻化流转着七彩光芒。”
畅行无阻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
屈身辱志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
杞梓之林 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
折角之口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燔香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