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成性的成语故事


熏陶成性

拼音xūn táo chéng xìng

基本解释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暂未找到成语熏陶成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熏陶成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两相情原
闳意眇指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喘月吴牛 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贪官污吏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
硁硁之愚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治国安邦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行色怱怱
虎狼之国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谨行俭用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可不道个谨行俭用,十年不富,天之命也。”
摩肩擦背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9回:“行至大街,就见那些人摩肩擦背,搀老扶幼,全是瞧擂台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