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门抉目的成语故事


悬门抉目

拼音xuán mén jué mù

基本解释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出处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暂未找到成语悬门抉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悬门抉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进种善群 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轻车熟路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看得见,摸得着
蝶恋蜂狂 明 张凤翼《灌园记 太史赏花》:“知否,算蝶恋蜂狂,少不得为韶光一逗溜。”
金紫银青
一点半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如蝇逐臭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风流勾当来。”
不分主次 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似有如无 明·冯惟敏《涞邑初度自述》:“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耳听着受职为官胆儿便虚,俺子当似有如无。”
鸾飞凤翥 明·李东阳《祭李都宪母文》:“及夫棘寺之锡,乌台之命,鸾飞凤翥,蔚乎其相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