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前笔后的成语故事


意前笔后

拼音yì qián bǐ hòu

基本解释谓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暂未找到成语意前笔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意前笔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坑坑洼洼 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第18章:“第二天早晨,来到一个坑坑洼洼的冈子里。”
著书立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火冒三丈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倒悬之患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夜蛾赴火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神色仓皇 明 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臣观其神色仓皇,必然此事在心故也。”
一家之计
设彀藏阄 明·陈汝元《红莲债》第二折:“我这里设彀藏阄,你那里妆聋作哑。”
至仁无亲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求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