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两全的成语故事


势不两全

拼音shì bù liǎng quán

基本解释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暂未找到成语势不两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势不两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残年余力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柔肠百结 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处尊居显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江翻海倒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9回:“虎踞深林,顷刻里江翻海倒;蜂屯三澨,一霎时火烈烟飞。”
稔恶藏奸 《清史稿 世宗纪》:“丙申,上以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稔恶藏奸,终为边患,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征讨准噶尔。”
投石拔距 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奋武扬威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神州赤县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掎挈司诈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掎挈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
用人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