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可就的成语故事


一蹴可就

拼音yī cù kě jiù

基本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暂未找到成语一蹴可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蹴可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饿鬼投胎 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正儿八经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我才当了四年骑兵,正儿八经地参加战斗也才十四五次。”
默默无声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兴致淋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
入鲍忘臭 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入鲍忘臭,效尤至祸。”
断壁残璋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套近乎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别,别跟我套近乎。’马青皱着脸摇手,盯着于观难过地说,‘哥儿们你太不够意思了。’”
小受大走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吃穿用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以卵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