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基本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暂未找到成语守株待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守株待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匪夷所思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自高自大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魄荡魂摇 《雪岩外传》第六回:“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苛政猛于虎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目眩神摇 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款款深深
死乞百赖 梁斌《播火记》:“他只好年有年礼,节有节礼,死乞百赖巴结上冯老兰。”
大才小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速禄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