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的成语故事


借古讽今

拼音jiè gǔ fěng jīn

基本解释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暂未找到成语借古讽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借古讽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墨守成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黍油麦秀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载鬼一车 《周易·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行针步线 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美其名曰 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
拓落不羁 《北史·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拓落不羁,克昌厥后。”
乱极思治
厚礼卑辞
才识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