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在朝夕的成语故事


祸在朝夕

拼音huò zài zhāo xī

基本解释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暂未找到成语祸在朝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祸在朝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无懈可击 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冰散瓦解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天年不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
望屋而食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事在萧墙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杖履相从 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盱衡厉色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抵瑕陷厄 唐 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浮沉草野
颛顼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