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挠不折的成语故事


不挠不折

拼音bù náo bù zhé

基本解释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暂未找到成语不挠不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挠不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人人得而诛之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顾小失大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患难相扶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难相扶。”
百喙莫辩 宋 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
若释重负 《旧唐书 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描鸾刺凤 明·陆采《明珠记·由房》:“作赋吟诗,人人尽说蔡文姬的再生;描鸾刺凤,个个皆称薛夜来的神针。”
风僝雨僽 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立马良久
八座尚书
緑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