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无己的成语故事


至人无己

拼音zhì rén wú jǐ

基本解释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暂未找到成语至人无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至人无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负类反伦 《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伶仃孤苦 晋 李密《陈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不分胜负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耳视目听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中天婺焕 明·丘濬《故事成语考·老寿幼延》:“贺女寿曰:‘中天婺焕。’”
无佛处称尊 宋·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沉厚寡言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驰思遐想
青黄无主
掳掠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