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应气求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基本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暂未找到成语声应气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声应气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黜奢崇俭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庆某年,御制《观龙舟诗》。命词臣赓和。众皆窘于水嬉嬉字韵,独钱唐陈太史嵩庆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盖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
粉骨糜身 | 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
绳其祖武 | 《诗经 大雅 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
不逞之徒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折腰五斗 | 《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弃之如敝屐 |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
万象包罗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
毋翼而飞 | 《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
鸾跂鸿惊 | 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
游荡不羁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七卷:“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