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ng tóng gǒu yǒu
基本解释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暂未找到成语行同狗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同狗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路断人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 |
目断魂消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徒乱人意 |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要害之地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
太阿之柄 | 清·觉佛《女英雄》:“昏君无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
十清九浊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随你有万分不是处,也只得依顺了他。所以那家庭间每每被这等人,吵得十清九浊。” |
诬良为盗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因为顾客可以不承认,反咬一口,‘诬良为盗’,还得吃官司。” |
言多伤倖 | |
朽棘不彫 | |
令骥捕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