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秋色的成语故事


平分秋色

拼音píng fēn qiū sè

基本解释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暂未找到成语平分秋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平分秋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相得益章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笃实好学 《北史·张衮传》:“衮笃实好学,有文才。”
日干夕惕
搔头抓耳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反复不常 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肤粟股栗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至敬无文 西汉·戴圣《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
背信负义 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敛声匿迹 《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