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之材的成语故事


掷地之材

拼音zhì dì zhī cái

基本解释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出处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暂未找到成语掷地之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掷地之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名不正,言不顺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捱三顶五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不误农时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怜贫恤苦 明·屠隆《彩毫记·散财结客》:“此间有一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
心驰魏阙 宋·陆游《会庆节贺表》之一:“敛时百福,享国万年。臣迹遐陬,心驰魏阙。”
一底一面
家庭教师
敏而好古
两歧麦秀
嚼饭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