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奇才的成语故事


巾帼奇才

拼音jīn guó qí cái

基本解释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暂未找到成语巾帼奇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巾帼奇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多行不义必自毙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自暇自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补阙挂漏 清 赵曦明《<颜氏家训>跋》:“至于补阙挂漏,俾臻完善,不能无望于将伯之助云。”
风不鸣条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冰清水冷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勒索敲诈 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一身两任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缀辞之士 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婴鳞获罪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得手应心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