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珠必较的成语故事

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基本解释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但一谈到生意钱财就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锱珠必较,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暂未找到成语锱珠必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锱珠必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积善成德 |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捉将官里去 | 宋·赵令榁《侯鲭录》第六卷:“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
隐姓埋名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
心巧嘴乖 | |
居利思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
操纵适宜 | 明·张居正《答宣府巡抚张崌崃言虏情》:“在我处之,亦不宣定为一例,贵随机应变,操纵适宜可也。” |
撒开鸭子 | |
曳尾泥涂 | 宋·苏辙《和子瞻濠州七绝·逍遥台》:“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
三兽渡河 |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
三跨两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