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存亡的成语故事


死生存亡

拼音sǐ shēng cún wáng

基本解释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亦作“生死存亡”。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暂未找到成语死生存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死生存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断弦再续 明·熊龙峰《四种小说·张生彩鸾灯传》:“二人缺月重圆,断弦再续,大喜不胜。”
窝囊气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街坊邻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电掣星驰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回头向大家说声请了,霎时间电掣星驰,不见踪影。”
栋梁之才
濯缨濯足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器满意得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粗心浮气 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捐躯殉国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安难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