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宵食旰的成语故事


衣宵食旰

拼音yī xiāo shí gàn

基本解释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出处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暂未找到成语衣宵食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衣宵食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短褐不全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举目千里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兵连祸结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不顾死活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至死不渝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屈打成招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一射之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朴素无华 《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涸辙之枯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惊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