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的成语故事


跋山涉水

拼音bá shān shè shuǐ

基本解释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暂未找到成语跋山涉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跋山涉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冲锋陷阵 《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你追我赶 《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
目不转视 清·黄宗羲《张南垣传》:“某树下某石可置某所,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悬榻留宾 《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相对如宾 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
月晕础润 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八节:“今日中国之现象,其月晕础润之几既动矣。若是乎,则智育将为德育之蠹;而名德育而实智育者,益且为德育之障也。”
平心持正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宫墙重仞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兼收并容 章炳麟《华国月刊发刊词》:“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