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的成语故事


明辨是非

拼音míng biàn shì fēi

基本解释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暂未找到成语明辨是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辨是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惊失色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谬想天开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行不由西州路 《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柔而不犯 《后汉书 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来日方长 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与世浮沉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朋党之争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跫然足音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索垢指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