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帜易帜的成语故事


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基本解释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暂未找到成语拔帜易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拔帜易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口讲指画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生死肉骨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怡然自得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歪心邪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同心合德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目乱精迷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绨袍恋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汝所以不得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情。”
笞杖徒流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金装玉裹
藏修游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