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万里的成语故事


一泻万里

拼音yī xiè wàn lǐ

基本解释见“一泻千里”。

出处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暂未找到成语一泻万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泻万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贯彻始终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大块朵颐 《周易 颐》:“观我朵颐,凶。”
祖宗成法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
必经之路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避迹藏时 唐 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推东主西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铺锦列绣 《南史 颜延之传》:“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眼。”
聊尽绵薄
鱼轩莅止
藐兹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