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财好义的成语故事


轻财好义

拼音qīng cái hào yì

基本解释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出处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暂未找到成语轻财好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轻财好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亲上作亲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摧身碎首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裹足不前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十战十胜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知幾其神 《周易·系辞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官逼民变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民纷纷起义,揭‘官逼民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拾人唾余 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一封轺传
无关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