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基本解释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出处《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暂未找到成语铤而走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铤而走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按劳分配 | 邓小平《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急流勇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公规密谏 | 《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
多故之秋 | 《金史·宣宗季下》:“今多故之秋,人才难得,朕欲除大罪外,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量才复用。” |
攀花问柳 | 明·陆采《明珠记·写诏》:“殷勤领命到荒山,心事未相关;攀花问柳,勾莺引燕,方寸心间。” |
奔腾不息 | |
蝉緌蟹匡 | |
装蟒吃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