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铤而走险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基本解释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出处《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暂未找到成语铤而走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铤而走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私相授受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风行电照 《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冠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斯须之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羣口铄金
优柔不断
一身百为
四方离乱
畎亩之忠
好风好雨
不卜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