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的成语故事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基本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暂未找到成语同声相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声相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冰解的破 |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
女大不中留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
兵戈抢攘 |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
稗官小说 | 明 唐顺之《仪宾立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说,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 |
魂惊胆颤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3回:“薛举一枝画戟神出鬼没,若舞梨花,遍身解数。官军看了,个个魂惊胆颤。” |
容膝之地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
假名托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
技经肯綮 | |
光霁月明 | |
利益均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