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绝舌的成语故事


杜口绝舌

拼音dù kǒu jué shé

基本解释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出处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暂未找到成语杜口绝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杜口绝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圆凿方枘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借刀杀人 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麦秀两歧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名闻天下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人不聊生 《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振古如兹 《诗经·周颂·载芟》:“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以一儆百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遗俗流风
胡肥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