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作态的成语故事


装腔作态

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tài

基本解释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教那厮越装模,越作势。”


暂未找到成语装腔作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装腔作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阿谀谄媚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朝秦暮楚 明 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喜上眉梢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率由旧则 《三国志 魏书 任城陈萧王传》:“万邦既化,率由旧则。”
好心没好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柴毁灭性 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格不相入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以冠补履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错仪画制
随俗沈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