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餗之衅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sù zhī xìn
基本解释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出处《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暂未找到成语覆餗之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覆餗之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犯上作乱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家破人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二回:“王庆从小不曾叫王砉一声爷的,今值此家破人离的时节,心中也酸楚起来。” |
通儒达识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闻一知二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慈乌反哺 | 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
秀色可餐 | 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弥缝其阙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
露台弟子 | |
眇眇之身 | |
华实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