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恐诚惶的成语故事


诚恐诚惶

拼音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基本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朝议》:“念臣棼诚恐诚惶,壍江城遭寇与拦当。”


暂未找到成语诚恐诚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诚恐诚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避重就轻 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络绎不绝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谔谔以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书剑飘零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二桃杀三士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一字值千金 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寒门薄宦
剖心析肝 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身废名裂 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盈箱满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