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的成语故事


束手就擒

拼音shù shǒu jiù qín

基本解释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暂未找到成语束手就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束手就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枉费心机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完美无缺 清 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昂首天外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行成于思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察言观色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兼权熟计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不少概见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汹涌淜湃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八月三十日》:“荷兰之来因河、马斯河,美之密昔西比等河汹涌淜湃,从前濒年泛决。”
熟读玩味